监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规范企业行为,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使用手机短信的人数也在减少。有人调侃短信成了验证码接收者。
然而,除此之外,短信中充斥着各种营销和推广信息,令人不安。更令人费解的是,它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无法退回。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根治方法吗?个人只能忍气吞声吗?
我爆料,一次退订40多条短信,但只有一条显示成功。
“限时降价,99后,减30”“余额不足?送你一张5元的预付费话费代金券”“VIP您好,诚挚邀请您参加25周年大会,获得价值2680元的智能门锁”.
当收到各种商家的营销信息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当他们没有订购此类服务时,他们总是会收到“骚扰信息”。
尤其是对于强迫症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因为受不了未读短信,我一条一条打开,要么屏蔽号码设置的屏蔽,要么按照短信末尾的指示退订“TD”“T”“N”“BK”以换取永久和平,适得其反。用不了多久,各种促销信息和活动邀请短信就会回来.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清理一波手机短信。“除了验证码,大部分都是营销信息,不知不觉就会积累很多,太烦人了。拦截没用,有的平台会换号继续发。”
他说他尝试退订,但没有成功。5月31日,41条退订信息发出。按照正常逻辑,对方应该回复“退订成功”。“然而发出的‘TD,T’沉入大海,根本没有回复,不知道退订成功没有。”李先生说,目前他只收到一家银行营销号“退订成功”的回复。
杨女士也有同样的困扰。她的短信中“骚扰与拦截”一栏有上百条垃圾短信,平均每个月都会收到同一商家不同号码的30条促销短信.
为什么会莫名其妙收到这些信息?
通常,运营商会提供商业短信服务。正常的商业行为应该是商家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渠道推送短信,用户手机上会显示以“106”、“1069”开头的号码短信。这类号码运营商目前采用的是审批制,商家推送短信必须申请号码资源。
瑞士瑞信银行POS机常见问题
Q1:瑞银信也是客人在我们店里消费后汇钱给我的,但是我怎么知道历史交易的细节呢?回复:瑞士瑞信银行的【完善支付平台】让商家随时随地掌握过往交易的详细情况,包括交易日期、交易时间、交易金额等信息,帮助商家查账。Q2:登录完美支付平台的用户名是什么?我没有注册!
为什么我没有订阅相关服务却能收到这些消息?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玉波表示,的第一种类型是用户无意订阅却没有意识到。许多互联网平台在用户注册时或日常访问时,会使用一些微妙的方法诱导用户订阅。二是服务商、短信营销平台或运营商违规操作,利用运营商监管漏洞或运营商内部员工违规操作添加用户订阅服务。第三种是通过非法渠道收集的用户手机信息,通过一些短信群发设备发送,内置数百张手机卡,逃避运营商监管。
宋玉波补充说,还有一种短信不是用于商业营销,而是通过引诱你回复退订来确认是否为有效手机号码。一旦你回复,你可能会被困住。
宋玉波解释说,往往是因为存在一些漏洞:比如有可能延迟退订时间,在完成商家要求的促销短信数量后再退订;还有,商家可以连接上百个渠道。用户退订时只能取消一个渠道的发送,商家可以继续从其他渠道发送促销信息。“目前运营商只能对渠道信息进行监管,而不能对商户的行为进行监管。”
解释监管机构的目标法规会受到处罚。
“目前没有强制要求回复退订成功,所以有的商家会提供回复,有的则不会。”他说,消除垃圾邮件骚扰是当前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其扩散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低,利润巨大,即使受到惩罚,也不会造成多大损失。
宋玉波强调,商业短信推送本身就是一种合法的商业模式,对于合理的商业短信推送或恶意垃圾营销的界定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至于第三方过滤软件,虽然可以通过设置过滤词来屏蔽,但也存在用户想要接收的短信被屏蔽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国家执法水平,通过立法等手段有效约束经营行为,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据了解,工信部作为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垃圾短信(或骚扰电话)的管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信息通信企业市场经营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用户合法权益。受工信部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了12321网络不良和垃圾邮件举报受理中心(以下简称12321受理中心),负责协助工信部受理、调查、分析和调查互联网、移动电话网、固定电话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通信网络和电信服务中的不良和垃圾邮件投诉。
记者发现,2020年8月31日,工信部发布的《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营销短信有规定和处罚。其中,短信服务提供者不得擅自改变电信网络码号的用途,不得利用发送业务管理和服务短信的端口发送商业短信,无正当理由不得限制用户接收业务管理或服务短信。
《征求意见稿》还表示,违反的,由电信监管机构根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向社会公告;情节恶劣的,吊销电信业务许可证,收回相应的码号资源。
案例:1元,一男子因营销短信诉讼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与大多数选择默默忍受的人不同,有些人会因为无法投递的垃圾邮件将银行告上法庭。
2017年3月,牛按照工作单位的入职要求,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储蓄卡。同年4月离职后停用该卡。但是9月份办卡注销时发现卡丢了,因为银行说“无卡注销需要支付手续费”。经协商达成一致后,银行可自动完成注销,无需支付手续费,挂失两年后,牛立即办理了“挂失不解决问题”业务。
但他发现,从2019年8月到2020年2月,他开始收到多个以“1069”开头的数字发送的短信,信息涵盖抽奖竞猜、视频会员、资金管理、下载app等。在此期间,牛多次回复退订短信,向银行和柜台经理报备,并拨打客服电话投诉,但都无法停止收到此类信息。
随后,牛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法院认为该行仍发营销乱象
本文地址:https://www.jiaifang.com/01/19619.html,“贾方玩卡笔记”素材收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侵权删除联系邮箱:JF306@qq.com